學習本來是每個人的天性,每個父母都會有這樣的經驗,孩子還小的時候,都喜歡問我們父母這問那的,孩子經常會問各種各樣的問題,這種現象充分說明了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心,這種好奇心其實就是學習的興趣。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,有的孩子的學習興趣會慢慢消失,甚至孩子會出現厭學、逃學等問題。為什么孩子會出現不愛學習這樣的情況呢?
一、孩子的自身學習動機不強,缺乏正確的學習目標。大部分的孩子學習成績不怎么好,孩子的學習被動,對學習感到乏味。孩子們感受不到學習帶給自己的成就感和快樂,反而覺得學習是一件苦差事,但是迫于老師和父母的壓力,孩子不得不每天背著書包到學校學習。
二、孩子壓力太大了,學習是孩子本來一件快樂的事情,學習到新的知識、掌握到新的技能,相信每個人都會體驗到快樂,這應該是人的本性,因為任何人都喜歡從事快樂的事情。但是在實際生活中,當孩子不能從學習中體驗到快樂,而孩子更多地感受到痛苦的時候,孩子自然就會不喜歡學習了。心理學家曾說過,你要想讓孩子學習不好,就整天在他面前說學習的重要性,你說的越多,孩子的學習就會越差。如果我們父母給孩子的學習壓力過大,孩子就很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,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受到影響。
三、父母的教育方式偏頗。大部的父母忙于自己的事業發展和賺錢養家,從而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。父母們只提供給子女足夠的零花錢,對于孩子的成長關心不足,孩子得不到父母情感上的支持與溫暖,而父母們一味的用物質付出作為資本來要求孩子的學習成績。這些孩子吃喝不愁,學習成績卻每況愈下,孩子的情感需求是得不到滿足的,學習體驗是不快樂的,容易造成孩子對學習產生厭惡情緒。有的父母自身生活態度消極,整天打麻將、吃喝玩樂。這會影響到孩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,進而導致孩子厭學。